华体会在线网,搜狗百科

我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5项

发表时间:2024-08-28     点击:次     编辑:张冰

地大新闻网讯 (通讯员 许南茜 肖平)日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了2024年集中接收申请项目评审结果,我校获批资助项目共185项,分布在6个科学部,其中地球科学部138项、工程与材料科学部17项、信息科学部12项、数理科学部7项、化学科学部7项、管理科学部4项。

环境学院马瑞教授、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左仁广教授、地球科学学院罗根明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戴恒研究员、环境学院杜尧研究员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地球科学学院喻建新教授、地球科学学院王国灿教授、地质探测与评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边少锋教授、环境学院任国玉教授、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杨华明教授、计算机学院曾德泽教授、自动化学院何勇教授获重点项目资助。

环境学院马瑞教授主要从事水文地质学研究。她面向解决国家流域水资源管理和地下水污染防治的重大需求,针对溶质/污染物在地质介质系统中的复杂运移行为难观测和预测的难题,致力解决非均质地质介质影响下水流—溶质反应和迁移多过程耦合与预测的关键科学问题。发展了复杂地质介质性质时空分布的热示踪与参数反演技术,提高地质介质非均质性的刻画精度;突破了经典溶质迁移理论在非均质介质中失效的困境,提出了双流速通道控制理论;并基于此研发了国际引领性的水流—溶质迁移—多组分地球化学反应耦合新模型,研发模型被扩展集成至国际水文地质学领域应用广泛的标准模拟软件中。攻克了非均质含水系统中溶质复杂迁移行为难模拟和预测的难题,提升了对地下水中溶质迁移与归趋的认知能力,促进了水文地质学科的发展,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以第一/通讯作者在Water Resources Research等杂志发表论文50余篇。担任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地表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负责人;国际水文地质学家协会(IAH)官方SCI刊物Hydrogeology Journal主编。

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左仁广教授主要从事数学地球科学研究,现任国际应用地球化学家协会副主席、国际数学地球科学协会Council、国际经济地质学家学会Fellow、Computers & Geosciences等5种SCI收录期刊的Associate editor。他聚焦数据驱动矿产预测的不确定性评价,提出了数据驱动矿产预测不确定性分析理论与方法,建立了数据和知识耦合的矿产预测人工智能模型,研发了智能矿产预测软件。他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20篇,SCI他引4600余次,连续多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曾获得国际应用地球化学最高奖-AAG金奖、国际地球化学协会Kharaka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中国地质学会青年科技奖金锤奖,以及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是湖北省创新群体项目负责人。

地球科学学院罗根明教授主要从事深时地球生物学研究,担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中国古生物学会地球生物学分会副秘书长。他综合生物—有机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质微生物学等技术方法手段重建重大地质转折期地球表层环境和地质微生物功能群的组成和演化过程,探索地质微生物作用环境的途径和程度,进而揭示重大地质转折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和协同演化的研究,在古—中元古代地球表层氧化状态演变及控制因素、显生宙重大生物危机期古海洋和地质微生物功能群演化方面取得新认识,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Science、PNAS、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国际著名期刊,成果被SCI他引2400余次。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5)和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3)各一项,侯德封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和中国古生物学会青年科学家奖。

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戴恒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文地质模拟相关研究。他开发了精确量化由随机水文地质结构造成的模型不确定性的方法,开创性提出了针对具有物理意义的“过程”而非参数的新型敏感性分析流程,进而探究了使用基因信息从机理上降低水文—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模拟误差的新思路。他以第一和/或通讯作者在WRR、JoH、HESS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他引500余次,担任Journal of Hydrology、Journal of Hydrologic Engineering等多个SCI期刊副主编,曾获“武汉英才—青年优秀人才”项目资助。

环境学院杜尧研究员主要从事营养元素环境水文地质研究,旨在从地下水环境的视角,支撑服务河湖湿地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保护的国家需求。他突破地下水氮、磷污染主要源于人类活动的认识,创新性提出了天然高铵氮、高磷地下水的微观成因机制与宏观控制模式,拓展了氮、磷水文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一环;突破湖泊氮、磷污染主要源于地表点源或面源输入的认识,识别了不同尺度上地下水向湖泊输入氮、磷负荷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主控因素,发展了量化评估方法。他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ES&T、WR、WRR、JoH等重要期刊上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国际地球化学协会青年科学家奖(埃贝尔蒙奖),入选湖北省高层次人才计划。

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各项改革和举措,秉持“科学、高效、协同 ”的科研组织理念,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强化政策引导和精准服务、坚持举校体制,建立“学校—学院/平台—申请人”纵深联动机制,在基金组织申报和评审阶段开展“一对多”广泛动员、“一对一”定向沟通、“多对一”专项指导,积极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创新沃土,助推学校科学研究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编辑 孙彦钦 审稿 陈华文)

最新动态